新闻中心
天辰平台登录:纪录片“出海”需找到题材共通性
纪录片所具备的时代影像功能,天然具备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优势。正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上,围绕中国纪录片如何更加有效地走出去,纪录片人展开了一场深刻探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介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媒体机构在众多海外主流平台开设常态化播出中国纪录片的固定时段和栏目,打开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的窗口,取得了积极成效。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际传播研究所所长朱新梅提供的数据,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君健补充道,这些年流媒体平台开始广泛参与纪录片的策划、拍摄、制作与传播,平台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视频平台B站每年都有纪录片片单发布,从片单可以看到,平台正在积极跟国际合作,引进来的同时也走出去。
梁君健还观察到,这几年纪录片的风格与语态在发生明显变化,越来越多自媒体选择记录自我生活、进行自我表达和情感众筹,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纪实+’形态、跨类型混搭,很难把它界定为传统的纪录片。面对这样的变化,中国纪录片人更应该思索如何找到题材的共通性。
我们应该怎样去回应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比如对于传统文化和非遗题材的创作,我们怎么从传统非遗项目中看到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变化;比如人和自然关系的议题,我们怎样和自然相处,又怎样从自然中获取人类文明发展机会。梁君健透露,其所在学校曾经组织拍摄了《我在故宫修文物》这种关注当代青年文化传承者的节目,不仅引领了国内文化类内容的潮流,还得到了纪录片界的普遍关注。它之所以播得好,就是它回应了全球共同的话题——在今天快速全球化、城市化的社会里,传统和当代怎么共存,青年人怎么认知自己的时代身份和自己的文化身份。我们在选题上要去寻找具有全球一体性的话题,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纪录片的全球创作和全球传播。
迪士尼国家地理频道制作人李思思则认为,除了内容上找寻共通性,及时跟上世界传播形态的变化也必不可少。年轻人现在接受媒体信息更多是移动化、沉浸式,迪士尼近年来在短视频端发力,最近刚刚制作了一期节目,邀请中国涂鸦艺术家和网红共同接触中国剪纸非遗传承人,在集装箱上创造大型艺术作品。这样绝无仅有的尝试,既有新鲜感又有创造性,收获了年轻受众非常好的反响。(记者 李夏至)
本文由天辰平台注册-5G+共赢未来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http://itookia.com/news/47.html